新闻资讯
MK体育- MK体育官方网站- MK体育APP
2025年,在越秀公园的广州新春灯会上,走马灯区域用画作形式,重现了历代“羊城八景”,将千年城脉凝于光影流转。早在1963年,《羊城晚报》发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羊城八景评选,开创市民选八景先河,并于2011年承办目前最新的“羊城新八景”评选。八景不仅是山水印记,更是城市精神的共筑,承载历史回响,展现城市文脉的赓续与创新。本期羊城晚报文史哲周刊,将以三篇专文共探八景深意:梁凤莲梳理宋元至当代八景变迁,展现城市文脉的赓续与创新;周建平复盘2011年“羊城新八景”评选,解析传统媒体如何以品牌为核、全媒为翼,激活全民文化认同;饶原生提出“打包策略”,以“城脉千年”“琶洲虹影”等整合古今地标,勾画未来图景。八景不仅是山水印记,更是城市精神的共筑,它承载历史回响,也将在全民共创与技术赋能中,续写更多传奇。
1986年、2002年两次有关部门组织的评选,亦逐步强化了大众参与的色彩。2010年,“后亚运时代”的广州,站上了打造“世界文化名城”的新起点,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以评选“羊城新八景”为核心,在全媒体时代再次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城市文化实践。评选由报业集团主办,子报子刊、网络协办,并联盟多媒体伙伴实施了规模化集团军作战;时间长达6个多月,投入版面600多个(包括《羊城晚报》《新快报》《广东建设报》《民营经济报》等),公众投票超过860万张,28个国家的华侨参与,国内上百家各种媒体参与,130多家海外华文报纸报道,创下自宋代以来“羊城八景”评选规模之最。羊城八景,不再仅仅是礼赞山水,而是全民参与的城市灵魂共铸。而在这场实践中,“大报”的品牌牵引力、全媒体协同能力和文化深度挖掘能力得以充分展现。
在战术维度方面,面对当时同城媒体的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”(我曾称之为“2011广东景观评选媒体大战”),作为亲历者,我在所著的《“羊城”引爆新广州:“羊城新八景”的策划与运营》一书中做了详细记录,把当时羊晚集团的实践誉之为“飓风”行动,包括“摩天岭”“TNT”“喀秋莎”“新大陆交响”等为代号的12项计划。例如,先者为王、精准策划与执行创新是打胜仗的一些关键。《新快报》2010年11月16日的头版突袭,展现了羊晚集团的战术敏锐度。差异性竞争策略则包括“门槛设计”:比如限定为“八景”数量,避免同质化竞争(相较于同期如广州日报“百景”活动、南方日报“珠三角十大景观”活动),强化稀缺性与品牌价值;“节点爆破”:以“摩天岭计划”专访12位区(市)宣传部长,抢占舆论制高点;以“TNT计划”举办22场论坛,覆盖不同群体需求;还有深具特色的全媒体整合传播,特刊、视频、微博话题协同发力,实现“一次采集、多元生成、全网覆盖”,甚至包括在建设银行网点设置票箱,实现“线下活动—线上传播—实体触点”闭环。
比如,在审美之上加上科学度量:捕捉网红地标,通过AR技术复原历史场景叠加现实景观,例如可以开发“北京路宋代街景数字图层”等等。重视共创式内容的生产:比如可以发起“百万人镜头重构广州”计划,由市民上传短视频自动生成城市影像拼图,又或者让城中村涂鸦、菜市场方言等“非典型景观”参与评选,重新定义“羊城美学”。长效价值转化方面也可斟酌:比如设计“动态八景”,定期发布《地标生命力报告》;对落选但具潜力的景观实施微改造;开发文创电商、遗产保护众筹等,让评选成果持续造血。这些模式将可能进一步突破媒体单向传播局限,通过技术、数据与社群的深度结合,既延续羊城晚报的文化权威,更持续塑造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广州叙事样本。
山水为骨、人文为魂,从宋代的“羊城八景”开始,我们可以清晰看到,人们一直在持续编织着广州城市历史的美学地图。宋时“珠江秋色”静美,清代“琶洲砥柱”雄浑,十数年前的“云山叠翠”则至今脍炙人口。每一景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,也凝聚着一代代人对这座城的深情凝望。如今,或许到了让我们静下心来,看看过去、想想未来之时——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,羊城八景始终是那根串联千年文脉的金线年,由《羊城晚报》发起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羊城八景评选,开创市民选八景先河,堪称里程碑。彼时广州正历工业化浪潮,海珠桥被赋予“珠海丹心”之名,珠江大桥化身为“双桥烟雨”。钢铁被注入诗意灵魂,而文化审美更与市井烟火交融。当时我尚年幼,却清晰记得粤剧名伶红线女等人,以婉转唱腔,将八景传唱至街头巷尾。1963年版的成功,印证着羊城八景的本质:汇聚城市景观,容纳集体记忆。